MySQL-索引与查询

在数据库管理中,索引是提升查询性能的关键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MySQL中的索引类型,从数据结构、物理存储、字段特性和字段个数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类和解析。

索引分类详解与深入探讨

MySQL中索引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包括数据结构、物理存储、字段特性和字段个数等。以下是对这些分类的详细解释和示例代码。

数据结构分类

B+Tree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B+Tree索引是一种平衡多路搜索树,所有数据存储在叶子节点,非叶子节点仅存储索引键值。这种结构保证了高效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适用于范围查询、排序操作和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B+Tree索引在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因其平衡性和高效性。

Hash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Hash索引通过哈希函数将索引键值映射到存储位置,实现快速查找。哈希索引的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1),适用于等值查询,如用户登录验证、唯一性检查等场景。但由于不支持范围查询和排序,应用场景较为有限。

Full-text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Full-text索引专门用于全文搜索,支持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词、词干提取和倒排索引等操作,实现高效的全文检索。适用于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和搜索的应用场景,如搜索引擎、文档管理系统等。

物理存储分类

聚簇索引(主键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聚簇索引将数据行与索引结构存储在一起,主键索引即为聚簇索引。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数据行的物理顺序与索引顺序一致,适用于频繁访问的数据,如用户表的主键索引。聚簇索引能够提高数据访问的局部性,减少磁盘I/O操作。

二级索引(辅助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二级索引存储索引键值和指向数据行的指针,不直接存储数据行。二级索引适用于非主键字段的查询,可以加速查询操作,如用户表中的邮箱字段索引。二级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会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字段特性分类

主键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主键索引是唯一标识表中每一行的索引,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主键索引通常是聚簇索引,适用于需要唯一标识每一行的场景,如用户ID、订单ID等。主键索引能够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示例代码

1
2
3
4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

唯一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唯一索引确保索引字段的值唯一,但不要求非空。唯一索引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唯一性的场景,如用户表中的邮箱字段。唯一索引可以防止重复数据的插入。

示例代码

1
2
3
4
5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 PRIMARY KEY,
email VARCHAR(100) UNIQUE,
name VARCHAR(50)
);

普通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普通索引是最基本的索引类型,不具有唯一性约束,适用于加速查询操作。普通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不会影响数据的唯一性,如用户表中的姓名字段。

示例代码

1
2
3
4
5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INDEX idx_name (name)
);

前缀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前缀索引是对字段的前缀部分创建的索引,适用于长字段或文本字段的索引。前缀索引可以减少索引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如用户表中的地址字段。

示例代码

1
2
3
4
5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 PRIMARY KEY,
address VARCHAR(200),
INDEX idx_address (address(10))
);

字段个数分类

单列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单列索引是基于单个字段创建的索引,适用于单字段查询场景。单列索引可以提高单字段查询的效率,如用户表中的姓名字段。

联合索引

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联合索引是基于多个字段创建的索引,适用于多字段查询场景。联合索引可以提高多字段查询的效率,但需要注意索引字段的顺序和查询条件的匹配,遵循最左匹配原则,如用户表中的姓名和年龄字段。

聚簇索引与非聚簇索引

  • 数据存储

    • 聚簇索引的数据行按照键值顺序存储,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了实际的数据行。这意味着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与索引顺序一致,数据行的位置由聚簇索引决定。
    • 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存放的是索引键值和指向数据行的指针,而不是完整的数据行。这意味着非聚簇索引不直接影响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
  • 索引与数据关系

    • 通过聚簇索引查找数据时,直接返回叶子节点中的完整数据行,无需额外的查找操作。
    • 通过非聚簇索引查找数据时,首先查找到叶子节点,获取存放的聚簇索引数据,再通过聚簇索引查表获取完整数据行。这个通过非聚簇索引获取聚簇索引数据并回溯查表的过程称为回表
  • 唯一性

    • 聚簇索引通常由主键构成,因此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具有唯一性。
    • 一个表可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因为它们不直接影响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非聚簇索引可以基于多个字段创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 效率

    • 聚簇索引直接返回叶子节点中的完整数据行,无需额外的查找操作,因此在查找效率上通常优于非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可能需要进行回表操作,即通过非聚簇索引获取聚簇索引数据,再通过聚簇索引查表获取完整数据行。回表操作会增加额外的I/O开销,因此在查找效率上通常低于聚簇索引。

索引选择:自增ID vs UUID

在选择主键索引时,自增ID和UUID是两种常见的选项。以下是对这两种选择的详细分析,特别是从索引性能和存储效率的角度进行探讨。

自增ID

优点

  1. 顺序存储:自增ID是顺序生成的,因此数据行在磁盘上的存储顺序与索引顺序一致。这使得B+树的叶子节点更加紧凑,减少了内存碎片。
  2. 高效插入:由于自增ID的顺序性,新插入的数据行总是添加到B+树的末尾,减少了B+树的调整操作,提高了插入效率。
  3. 减少IO操作:顺序存储的数据行更容易被缓存,减少了磁盘I/O操作,提高了查询效率。

缺点

  1. 可预测性:自增ID的可预测性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分布式系统中,容易暴露业务信息。
  2. 分布式系统中的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自增ID的生成和管理可能变得复杂,需要额外的机制来保证全局唯一性。

UUID

优点

  1. 全局唯一性:UUID由系统算法生成,保证了全局唯一性,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唯一标识。
  2. 安全性:UUID的随机性使得其难以预测,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缺点

  1. 乱序存储:UUID的随机性导致数据行在磁盘上的存储顺序是乱序的,使得B+树的叶子节点变得稀疏,增加了内存碎片。
  2. 插入效率低:由于UUID的乱序性,新插入的数据行可能需要频繁调整B+树的结构,降低了插入效率。
  3. 增加IO操作:稀疏的数据分布导致查询时可能需要多次提取数据页,增加了磁盘I/O操作,降低了查询效率。

选择建议

自增ID

  • 适用场景:适用于单机或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特别是需要高效插入和查询的场景。
  • 示例:用户表、订单表等。

UUID

  • 适用场景: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特别是需要全局唯一性和安全性的场景。
  • 示例:分布式系统中的用户标识、订单标识等。

优化建议

自增ID优化

  • 使用自增ID作为主键:在单机或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使用自增ID作为主键,可以提高插入和查询效率。
  • 分布式系统中的自增ID: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使用分布式ID生成器(如Snowflake算法)来生成全局唯一的自增ID。

UUID优化

  • 使用UUID作为辅助索引:在需要全局唯一性的场景中,可以使用UUID作为辅助索引,而不是主键。
  • UUID的顺序化处理:在生成UUID时,可以考虑使用顺序UUID(如UUID v1),以减少B+树的稀疏性。

最左匹配原则

最左匹配原则是联合索引的核心特性之一,它规定了在查询中如何利用联合索引。具体来说,最左匹配原则要求查询条件必须从联合索引的最左边的字段开始匹配,才能有效利用该索引。

详细解释

联合索引在物理存储特性分类上归于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具体取决于数据库的实现。对于非聚簇索引,存储的数据通常是对应记录的主键或其他唯一标识符,因此可能需要执行回表操作来获取完整的数据。

假设我们有一个联合索引,基于字段A、B和C创建。在往联合索引表新增索引数据时,首先会根据字段A进行排序,然后在A的基础上根据字段B进行排序,依此类推。总结来说,字段B、C是全局无序的,仅相对于上一个索引字段局部有序

  1. 完全匹配:查询条件包含所有索引字段,如WHERE A = 'value1' AND B = 'value2' AND C = 'value3'。这种情况下,查询可以直接利用联合索引进行快速查找。

  2. 部分匹配:查询条件包含部分索引字段,但必须从最左边的字段开始,如WHERE A = 'value1' AND B = 'value2'。这种情况下,查询可以利用索引的前两个字段进行查找。

  3. 单字段匹配:查询条件只包含最左边的字段,如WHERE A = 'value1'。这种情况下,查询可以利用索引的第一个字段进行查找。

无法利用索引的情况

以下几种查询条件无法利用联合索引:

  1. 跳过字段:查询条件跳过了最左边的字段,如WHERE B = 'value2' AND C = 'value3'。这种情况下,查询无法利用联合索引,因为索引的构建顺序是从字段A开始的。

  2. 范围查询:在联合索引中,范围查询(如><BETWEEN等)可能会导致后续字段的索引失效。例如,如果查询条件是WHERE A > 'value1' AND B = 'value2',那么字段B的索引可能无法被有效利用,因为数据库引擎需要扫描所有满足 A > 'value1' 的记录。

  3. 函数操作:对索引字段进行函数操作(如LOWER(column))会导致索引失效,因为数据库无法直接使用索引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遵循最左匹配原则对于优化查询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联合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效率,减少数据库的I/O操作。例如,在设计联合索引时,应优先选择区分度高的字段作为索引的前缀,以确保索引的高效利用。

总之,最左匹配原则是联合索引的核心,理解并遵循这一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索引,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索引失效

  • 不满足最左匹配原则:联合索引(Composite Index)是按照索引字段的顺序进行排序的。如果查询条件不从最左边的索引字段开始匹配,数据库优化器无法利用索引的有序性,导致索引失效。

  • 使用函数或计算公式:在查询条件中对索引字段使用函数或计算公式会导致索引失效,因为数据库无法直接利用索引的有序性。

  • 类型转换:查询条件中的数据类型与索引字段的数据类型不匹配,导致隐式类型转换,索引可能失效。隐式类型转换本质上也是一种函数操作。

  • 使用 OR 条件:在某些数据库中,使用 OR 条件可能会导致索引失效,因为数据库优化器可能无法同时利用多个索引。

  • 范围查询:范围查询(如 ><BETWEEN)可能会导致索引失效,尤其是当范围查询在联合索引的中间字段时。

索引下推

索引下推(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ICP)的核心思想是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部分查询条件,从而减少从表中读取数据的次数。为了在不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知道条件是否符合,ICP 利用了索引的结构和特性。

索引的结构

索引通常是按照索引字段的顺序存储的,并且每个索引条目通常包含索引字段的值和指向对应数据行的指针(如主键或行标识符)。对于复合索引,索引条目会按照索引字段的顺序进行排序。

ICP 的工作原理

  1. 索引扫描

    数据库引擎首先使用索引查找满足索引条件的记录。例如,对于复合索引 (customer_id, order_date),引擎会查找所有 customer_id = 123 的记录。

  2. 应用部分查询条件

    在索引扫描阶段,数据库引擎会应用部分查询条件(非索引条件)。例如,对于查询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01-01',引擎会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 order_date > '2023-01-01' 的条件。

  3. 过滤索引条目

    由于索引是按照索引字段的顺序存储的,引擎可以在索引扫描阶段直接比较 order_date 的值,而不需要回表读取完整的数据行。如果 order_date 不满足条件,引擎可以直接跳过该索引条目,从而减少回表操作。

示例

假设有一个表 orders,其中有一个复合索引 (customer_id, order_date),并且执行以下查询:

1
2
3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3-01-01';

没有 ICP 的情况:

  1. 使用索引查找所有 customer_id = 123 的记录。
  2. 根据这些记录的主键回表读取完整的数据行。
  3. 在读取完整数据行后,应用 order_date > '2023-01-01' 的条件来过滤数据。

启用 ICP 的情况:

  1. 在索引扫描阶段,数据库引擎查找所有 customer_id = 123 的记录。
  2. 在查找过程中,引擎直接比较 order_date 的值,如果 order_date 不满足 order_date > '2023-01-01' 的条件,引擎可以直接跳过该索引条目。
  3. 只有满足 customer_id = 123order_date > '2023-01-01' 的记录才会被回表读取。

总结

通过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部分查询条件,ICP 可以减少从表中读取数据的次数,从而提高查询性能。ICP 利用了索引的结构和特性,在索引扫描阶段直接比较索引字段的值,从而在不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知道条件是否符合。这种优化技术特别适用于复合索引和范围查询,能够显著减少不必要的回表操作。

索引下推和最左匹配原则

最左匹配原则只能按照从左到右一个个索引的匹配顺序进行索引查询,若只实现了部分索引查询,剩下的索引条件则全部失效,最后会扫描并查找所有符合部分索引的查询;

而索引下推则在扫描索引阶段应用所有索引条件,无需满足最左匹配原则,若不满足索引条件则直接扫描下一条索引记录。

区别

  1. 匹配顺序

    最左匹配原则要求查询条件从最左边的索引字段开始匹配,确保索引能够被有效利用。

    索引下推(ICP)则允许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部分查询条件,无需满足最左匹配原则。

  2. 应用阶段

    最左匹配原则主要关注查询条件的匹配顺序,确保查询条件从最左边的索引字段开始匹配。

    索引下推(ICP)则关注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部分查询条件,减少回表操作。

联系

  1. 联合索引的利用:最左匹配原则和 ICP 都依赖于联合索引的结构。最左匹配原则要求查询条件从最左边的索引字段开始匹配,而 ICP 则利用联合索引的有序性在索引扫描阶段应用部分查询条件。
  2. 提高查询性能:最左匹配原则和 ICP 都可以提高查询性能。最左匹配原则通过确保查询条件从最左边的索引字段开始匹配,使得数据库能够有效利用索引的有序性。ICP 则通过在索引扫描阶段就应用部分查询条件,减少回表操作,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回表与覆盖索引

回表

根据索引的物理存储特性,索引可以分为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

  • 聚簇索引:在B+树中存放的是一条完整的记录行,即索引和记录是放在一起的。因此,通过聚簇索引可以直接获取到完整的记录数据。

  • 非聚簇索引:存放的是索引值和对应记录的聚簇索引地址。当通过非聚簇索引查找记录时,只能拿到指向对应记录的索引地址,然后需要根据这个地址再次查找聚簇索引,最终返回数据表中的完整记录。这个从非聚簇索引查找到聚簇索引后再次返回数据表进行查询的过程称为回表

覆盖索引

在使用非聚簇索引时,如果查询所需的所有数据都包含在非聚簇索引的记录中,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回表操作,直接返回结果。这种情况称为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的优势

  • 减少I/O操作:由于不需要回表,减少了额外的磁盘I/O操作,提高了查询效率。
  • 简化查询过程:查询可以直接从索引中获取所需数据,简化了查询过程。

实现覆盖索引的条件

  • 查询字段包含在索引中:查询所需的所有字段都必须是索引的一部分。
  • 避免回表:确保查询结果可以直接从索引中获取,而不需要额外的回表操作。

示例

假设有一个表orders,包含字段order_idcustomer_idorder_date,并且有一个联合索引(order_id, customer_id)

  • 非覆盖索引查询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id = 123。由于查询需要所有字段,而索引只包含order_idcustomer_id,因此需要回表。

  • 覆盖索引查询SELECT order_id, customer_id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id = 123。由于查询的字段都包含在索引中,因此不需要回表,直接从索引中返回结果。